Project Introduction
起源
战略石油储备制度起源于1973年。当时,由于欧佩克石油生产国对西方发达国家搞石油禁运,发达国家联手成立了国际能源署。成员国纷纷储备石油,以应对石油危机。当时国际能源署要求成员国至少要储备60天的石油,主要是原油。
上世纪80年代第二次石油危机后,他们又规定增加到90天,主要包括政府储备和企业储备两种形式。当前世界上只有为数不多的国家战略石油储备达到90天以上。
战略石油储备是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众多发达国家都把石油储备作为一项重要战略加以部署实施。当前存在战略储备与平准库存两种石油储备,战略石油储备是在战争或自然灾难时以保障国家石油的不间断供给为目的。而以平抑油价波动为目的的石油储备是平准库存。战略储备体系应该考虑市场化的因素,但战略储备体系本身是服务于国家能源安全的,几乎不盈利。
战略储备的主要经济作用是通过向市场释放储备油来减轻市场心理压力,从而降低石油价格不断上涨的可能,达到减轻石油供应对整体经济冲击的程度。对石油进口国而言,战略储备是对付石油供应短缺而设置的头道防线,但其真正的作用不在于弥补损失的进口量,而在于抑制油价的上涨。此外,战略石油储备还有以下作用:
一、可以给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特别是能源消费方式争取时间。
二、可以起到一种威慑作用,使人为的供应冲击不至于发生或频繁发生。在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交替实行"减产保价"和"增产抑价"的政策时,战略储备能够使进口国的经济和政治稳定,不会受到人为石油供应冲击的影响。
从1996年起,我国就已经成为石油和石油产品净进口国。当前,我国的石油和石油产品进口已占全部供应量的1/3。国家信息中心2008年9月22日发表了题为《2000年以来中国能源经济形势分析》的报告,国内石油消费量到2010年和2020年将分别增加到4.25亿吨和5.72亿吨,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将达到55%和66%。
1973年巴以战争导致中东石油供应中断,石油价格猛涨,引发世界性石油危机,一度造成美国石油进口中断,给经济带来巨大损失。1974年11月,在美国等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倡导下,国际能源机构(简称IEA)成立,其主要职能是协调成员国的石油储备行动。197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能源政策和储备法》(简称EPCA),授权能源部建设和管理战略石油储备系统,并明确了战略石油储备的目标、管理和运作机制。
Engineering parameters
基地开建
中国首期四个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已全部完工,并已于2008年全面投用。2009年,中国还将开建锦州等八个战略石油储备基地。
自2003年起,我国开始在镇海、舟山、黄岛、大连四个沿海地区建设第一批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储备能力总计1400万吨。业内人士表示,四大石油储备基地建成后,预计相当于十余天原油进口量。再加上全国石油系统内部21天进口量的商用石油储备能力,中国总的石油储备能力将超过30天原油进口量。当前,位于浙江省的镇海和舟山两大基地已建成并投入使用近两年,而位于山东的黄岛基地和位于辽宁的大连基地则也于2008年年底前完成建设。
另据了解,到2008年11月份为止,中国已将黄岛储备基地近40%的油罐注满原油。按照计划,2008年12月份及2009年1月份的注油量也在进一步增加。
国家发改委2008年曾宣布,库容达2680万立方米的石油储备二期工程也已规划完毕。本报记者获悉,包括锦州等在内的八个战略石油储备基地有望在今2009年全面开建。
此前,关于二期战略油储基地的具体选址结果从未正式披露。在此期间,甘肃兰州、新疆鄯善、河北唐山等都传出过拟建原油储备库的消息,而重庆万州则据称在打造国内最大的成品油储备库。这些都可能成为二期油储基地的选址地点。
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上月表示,中国应利用全球能源需求下降的时机增加石油储备。他同时称,中国应鼓励企业利用闲置的商业库容,增加石油储备。
·1、实行"多元化战略"。
·2、实行"走出去战略"到国外去合办油气田。
·3、建立国家石油储备体系和石油安全保障体制。
·4、探讨建立国家石油基金,构建石油金融体系参与全球石油期货市场。
·5、探讨建立"国家能源委员会"。
·6、建立石油运输船队和远洋力量以及强大的海空军,使其具备保卫中国海上资源和能源补给能力。
·7、建立新疆、陕甘宁油气田等四大战略储备田。
·8、加快建立节约型石油消费模式。
·9、发展三大"石油航母"。
·10、重组国家能源结构,建立天然气和煤炭消费体系。
Social benefits
(二)政府战略石油储备的功能是防止石油禁运和供应中断
联邦政府的战略储备是非军事用项目,其目标是防止石油禁运和中断石油供应,平时不轻易动用。中断石油供应是指某些石油输出国的石油出口突然中止或急剧下降,导致国际石油供应量在短期内出现日平均供应量减少数百万桶的情况。国际能源组织把某个或某些成员国石油供应缺口达到7%以上,作为实行紧急石油分享计划的主要量化指标。
根据EPCA,联邦政府向市场投放战略储备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全面动用。当石油进口中断和国内石油产品供应中断,以及遭遇破坏或者不可抗逆的原因造成的"严重能源供应中断",导致相当范围和时间内石油产品供应大幅减少,价格严重上涨,对国民经济产生严重负面影响时,可以全面动用战略储备。二是有限动用。当出现大范围和较长时间的石油中断供应时,可以部分动用战略石油储备。但动用总量不能超过3000万桶,动用时间不能超过60天,储备石油低于5亿桶时不能利用。三是测试性动用。主要是为了防止在紧急动用时发生故障,测试储备设施系统是否能够正常运行,测试动用总量不得超过500万桶。全面动用和有限动用都需要总统决定,测试性动用和分配授权能源部部长决策。
还有一种轮库(exchange)形式的动用。通常,轮库是解决因油品品质或短期内区域性能源短缺造成的石油供应企业交货问题,用联邦储备与企业储备进行临时交换。如,2000年美国西部地区的石油天然气紧缺,克林顿总统批准用2300万桶储备石油与企业轮库,并要求企业在2001年3月以前归还。
自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以来25年间,美国政府仅在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以直接销售的方式向市场投放了3300万桶储备原油。1985~1990年间,进行了两次试销售;1996~2000年间,进行了4次轮库。
(一)企业商业储备超过政府战略储备
美国的石油储备分为政府战略储备和企业商业储备。尽管,美国政府战略石油储备规模居世界首位,但企业石油储备远远超过政府储备。当前,全国的石油储备相当于150天进口量,政府储备为53天进口量,仅占1/3。
美国的企业石油储备完全是市场行为,既没有法律规定企业储备石油的义务,政府也不干预企业的储备和投放活动,企业根据市场供求和实力自主决定石油储备量和投放时机。政府主要通过公布石油供求信息来引导企业,免除石油进口关税和进口许可费等政策也起到鼓励企业增加石油储备的作用。
Engineering story
Related liter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