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ject Introduction
“海翼”是由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完全自主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下滑翔机。针对不同海上观测任务需求,“海翼”水下滑翔机已经发展形成最大作业深度从300米到7000米不等的系列水下滑翔机。“海翼”水下滑翔机可以搭载温度、盐度、溶解氧、浊度、叶绿素、硝酸盐、ADCP、水听器等海洋探测传感器,满足中国海洋观测应用需求。
Engineering Events
中国第九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在白令海公海区域成功布放我国自主研发的“海翼”号水下滑翔机。这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水下滑翔机首次在白令海布放,也是首次应用于中国北极科考。
由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制的“海翼”水下滑翔机顺利完成国家海洋局第三研究所组织的全球变化与海洋气象相互作用专项印度洋冬季航次的观测任务。实现了我国水下滑翔机首次在印度洋应用。
“海翼”水下滑翔机“入选”习近平主席2018年新年贺词,习近平主席提到:“海翼”号深海滑翔机完成深海观测。同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17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在京揭晓,“国产水下滑翔机下潜6329米刷新世界纪录”成功入选。
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在南海顺利回收了一台最新研制的“海翼1000”水下滑翔机。该水下滑翔机在南海北部无故障连续工作91天,航行距离1884公里,共采集488个剖面数据,创造了中国自主研制水下滑翔机海上连续工作时间最长、航行距离最远、观测剖面数最多的新纪录。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在南海同时布放了12台“海翼”水下滑翔机进行组网观测,实现了国内最大规模的水下滑翔机集群组网观测。
中国自主研发的“海翼”号水下滑翔机在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完成大深度下潜观测任务并安全回收,最大下潜深度达到6329米,刷新了水下滑翔机最大下潜深度的世界纪录。
“海翼”水下滑翔机累计海上工作天数接近400天,累计航程超过8000公里。
“海翼”号7000米水下滑翔机在我国第一次综合性万米深渊科考即“探索一号”船TS01-01航次中成功试验与应用,下潜深度两次突破5000米,最大下潜深度达到5751米,成为我国首台下潜深度超过五千米的水下滑翔机,创造了我国水下滑翔机的最大下潜深度记录 。
“海翼”水下滑翔机在中国南海结束了为期一个多月的海上试验,完成了多滑翔机同步区域覆盖观测试验和长航程观测试验。在长航程试验中,滑翔机海上总航程突破1000公里,达到1022.5公里,持续时间达到30天,创造了我国深海滑翔机海上作业航程最远、作业时间最长的新纪录。
水下滑翔机在南海完成区域覆盖观测试验性应用,连续工作了21天,完成123个1000米剖面观测,航行距离520公里。
“海翼”水下滑翔机完成南海海上试验,下潜深度首次突破1000米。累计工作16天,完成了102个1000米潜深的滑翔剖面观测,航行了500公里。
水下滑翔机南海实验,深度接近1000米,连续观测数十小时,航程达到数十公里,系统工作稳定、正常,在复杂海流干扰环境下表现出良好的航向保持能力。
水下滑翔机在南海完成海上实验。
在西太平洋成功进行了水下滑翔机的海上试验,最大深度达到837米,取得了十分宝贵的科学数据。
完成了3次水下滑翔机海上试验,取得了大量有价值的试验数据,积累了丰富的水下滑翔机海上作业经验。
成功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翼”水下滑翔机工程样机并在千岛湖完成湖上实验,其身长2m,直径0.22m,翼展1.2m,重约65kg,最大下潜深度1200m 。
在国家863计划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开展了水下滑翔机工程样机的研制工作。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在国内率先研制出了“海翼”水下滑翔机原理样机,解决了滑翔机运动与驱动机理、模块化结构、低阻外形优化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并顺利进行了湖上试验。
Technical breakthrough
水下滑翔机对于中国海洋环境监测、资源勘查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海翼”号7000米水下滑翔机是中国首台下潜深度超过六千米的水下滑翔机,创造了中国水下滑翔机的最大下潜深度记录,打破了水下滑翔机下潜深度世界记录。同时“海翼”系列滑翔机也是中国深海滑翔机海上作业航程最远、作业时间最长的新纪录的创造者,将此前中国水下滑翔机续航力提升了一倍,使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具有跨季度自主移动海洋观测能力的国家,对构建新一代智能移动海洋观测网、提供海洋环境信息保障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中国深海环境监测、资源勘查等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Engineering parameters
Engineering graphics
News reports
Engineering video
Related liter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