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程简介

    Project Introduction

    苏通长江公路大桥简称苏通大桥,位于江苏省东部的南通市和苏州市之间,西距江阴大桥82公里,东距长江入海口108公里,是国家高速公路沈海高速的过江枢纽,也是江苏省公路骨架重要的过江节点。建成时是我国建桥史上工程规模最大、综合建设条件最复杂的特大型桥梁工程。

     

    乔治.理查德森奖: 2008年6月2日,国际桥梁会议(IBC)向苏通大桥颁发乔治.理查德森奖。

     

    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 2009年度“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工作由评审委员会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完成,并经中国公路学会理事长办公会议审定核准。由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江苏省苏通大桥建设指挥部、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同济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东南大学等11家单位联合完成的“苏通大桥千米级斜拉桥结构体系及设计施工关键技术”荣获“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

     

    2010年度土木工程杰出成就奖: 2010年3月26日,在美国土木工程协会(ASCE)举行的2010年度颁奖大会上,苏通大桥工程获得2010年度土木工程杰出成就奖,这也是中国工程项目首次获此殊荣。

     

    2010~2011年度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 2011年11月7日,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颁奖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苏通长江公路大桥工程获2010~2011年度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

     

    2012“全国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示范工程”: 2012年11月,国家档案局发文公布了第一批“全国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示范工程”评选结果,其中,交通运输部推荐的“苏通长江公路大桥”项目被评为“全国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示范工程”。

    大国工匠

    Great power craftsmen

    < >

    缪昌文

    缪昌文,江苏姜堰人,建筑材料专家。长期从事土木工程材料理论研究与工程技术应用研究,三十多年来一直活跃在我国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的第一线。他先后承担了包括国家“973”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在混凝土基础理论的研究、重大基础设施工程服役寿命及耐久性能提升技术的研究、多功能土木工程材料的研发等方面取得了多项成果,并成功通过了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的检验,为我国工程建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工程大事记

    Engineering Events

    技术突破

    Technical breakthrough

    揭开了世界斜拉桥发展历史新篇章

    苏通大桥的建设成功克服了长江天险带来的气象条件差、水文条件复杂、基岩埋藏深、通航密度高等四项建设条件挑战,创造了1088m斜拉桥最大跨径、300.4m最高索塔、577m最长斜拉索和131根长117m、直径2.8m/2.5m最大群桩基础等四项世界第一,使人类建设斜拉桥的跨越能力首次突破了1000m大关。之前世界斜拉桥最大跨径纪录为主跨890m的日本多多罗大桥,苏通大桥的建成将世界斜拉桥的最大跨径记录提升了22%,大大提高了斜拉桥的竞争力,揭开了世界斜拉桥发展历史的新篇章。

    苏通大桥在项目全过程管理的咨询服务、招标采购方面坚持贯彻FIDIC理念,采用合同管理模式、质量管理模式,高效率地协调了数十家咨询、科研、承包商等机构的活动,保证了工程质量、进度和投资控制管理目标,注重实力建设,培养了大批工程咨询及管理人才。

    作为全球首座超千米跨径斜拉桥,苏通大桥在线形优美、技术领先和管理科学的同时,在环保、耐久和经济社会效益方面也保持了平衡,对现代桥梁建设理念进行了很好的诠释。

    工程参数

    Engineering parameters

    社会效益

    Social benefits

    技术意义

    苏通大桥的建设使用了大量新技术。苏通大桥在使用了静力限位与动力阻尼组合的新型桥梁结构体系及关键装置与设计方法,使得千米级斜拉桥在世界上首次得以实现;开发了内置式钢锚箱组合索塔锚固结构和大型群桩基础结构及设计方法,已在苏通大桥等多座国际重大桥梁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在使用了大型深水群桩基础施工控制技术;并且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千米级斜拉桥的施工控制目标、总体方法、过程与内容以及控制精度标准,基于几何控制法原理在国际上首次系统地建立了多构件三维无应力几何形态和设计制造安装全过程控制方法,应用该方法苏通大桥实现的控制精度高于国际同类标准,攻克了千米级斜拉桥施工控制技术难题。以上这些技术的革新和应用有力地支撑了苏通大桥的建设,实现了千米级斜拉桥关键技术的突破,为世界斜拉桥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经济意义

    2009年5月26日,在苏通大桥北侧的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由苏州、南通两市跨江联动、合作开发的苏通科技产业园项目正式启动。产业园的定位是“江海生态城、国际创业园”。在苏通大桥南桥头堡的常熟经济开发区,2008-2009年一年内新增了20多家物流仓储企业。

    在苏通大桥建成之前,从南通到上海的渡轮式经济距离是苏州、无锡和常州到上海距离的2到4倍。大桥开通以后,从苏南涌入南通的投资企业在大幅度增长。据南通市统计局主要经济指标显示:2011年1-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98.56亿元,同比增长13.1%;固定资产投资额1443.27亿元,同比增长23.1%;实际到账注册外资17.54亿美元,同比增长34.6%。

    交通意义

    南通位于长三角北翼,地处我国长江黄金水道和东部沿海黄金海岸“T”字型交汇点。大桥开通前,南通处于“T”字的末梢位置,苏北的客流、人流很少经过南通。大桥开通后,南通从末梢一下子变成神经中枢,由此带来了客流、资金流和物流大幅度的增加。大桥的开通改变了南通的区域定位,对区域优势起到巨大的引擎驱动作用。 苏通大桥的开通突破了长江东部南北区域融合的交通瓶颈,推动了长三角综合交通一体化发展的进程。苏通大桥的开通使苏中、苏北路网与苏南路网连接,使江苏沿海及苏北地区与上海实现无缝对接。

    2009年以来,苏通大桥日均车流量超过4万辆。苏通大桥的建成显著促进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一体化和沿海发展战略的实施,扩大了上海国际大都市的腹地范围,大大减少了长江三角洲地区重点城市之间的出行时间和燃油消耗。促进了南通等地的经济发展以及大桥两岸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以南通市为例,其到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核心城市上海的出行时间由2.18小时缩短到1.38小时,出行时间减少36.7%。这对消除长江两岸经济发展差异,推动区域经济平衡发展以及文化融合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支撑了项目服务区域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工程图片

    Engineering graphics

    < >

    新闻报道

    News reports

    工程规模最大——苏通大桥,工程总投资约64.5亿元

    苏通长江公路大桥简称苏通大桥是国家高速公路沈海高速的过江枢纽,建成时是我国建桥史上工程规模最大、综合建设条件最复杂的特大型桥梁工程。是中国桥梁重点工程,国之工程之一。

    收费站拆除后的苏通大桥 一路畅行

    苏通长江公路大桥简称苏通大桥是国家高速公路沈海高速的过江枢纽,建成时是我国建桥史上工程规模最大、综合建设条件最复杂的特大型桥梁工程。是中国桥梁重点工程,国之工程之一。

    苏通长江大桥扬眉吐气的“中国制造”,众多东大人打破多项技术瓶颈

    苏通长江公路大桥简称苏通大桥是国家高速公路沈海高速的过江枢纽,建成时是我国建桥史上工程规模最大、综合建设条件最复杂的特大型桥梁工程。是中国桥梁重点工程,国之工程之一。

    相关文献

    Related liter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