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程简介

    Project Introduction

    歼-10战斗机是我国第一架完全独立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战斗机,2005年正式装备部队并在很短的时间内成建制、系统地形成了战斗力,西方将歼-10划分为典型的第三代战斗机,认为它是中国第一种装备部队的国产第三代战机、第一种真正兼有空优及对地双重作战能力的国产战机,歼-10的后继改进型正在逐步推出,在机身的一些局部细节上都作了改进,使得飞机的性能也大大提高,目前肯改进型暂定为歼-10B。

     

    歼-10飞机的研制成功,使我军具有了与外国现役先进战斗机向抗衡的能力,实现了我军航空武器装备从第二代到第三代的历史跨越。

     

    通过成功研制歼-10飞机,我国已经掌握了一整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战斗机研制技术,形成了自主研制、生产新一代战斗机的能力。在研制过程中,先后突破了以多学科综合优化、先进气动布局、数字式电传飞行控制、数字式综合航电/武器、大系统统合集成等为代表的设计技术,建立了以整体数控加工、钛合金零件和复合材料为代表的新一代飞机制造体系,解决了大容量实时试飞测试关键技术,自主研制了多功能火控雷达等上百种新成品和大规格钛合金等几十种新型材料,并在技术管理、系统工程与项目管理、并行工程管理的等方面进行了重大创新,取得了一大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当今世界,空军战机配置先进合理的国家,均采用高低搭配的方式,如法国的“阵风”和“幻影”、俄罗斯的苏-27和米格-29等。其中美国F-35加F-16的高低配置方案,也为中国所接受,歼-10就扮演了低的角色,与歼11和苏27形成高低搭配,当然也或多或少地瞄准了F-16的设计。

     

    在设计研制过程中,需要解决三轴静不安定控制、翼身融合、大推力涡扇发动机,四余度电传等多个第三代战机的主要技术特征,工作艰巨。外界传闻比较集中的说法认为,这时中国得到了一些国外的援助,以色列提供给中国改进自F-16A的“狮式战斗机”的样机和技术资料。以色列狮式战斗机研发始于1979年,歼-10正是以色列“狮式战斗机”的翻版。不过两国的官方都没有对此给予正式的确认。就气动布局上,歼十属于中距离耦合,和双风等近距和远距耦合鸭翼布局的气动布局还是有不小的区别,研制难度要大不少.。所以不能确定歼-10是获取了以色列“狮式战斗机”的技术而研制的。

     

    三代机气动设计理念有这样一个发展过程:70年代的能量机动→80年代的瞬时机动→90年代的过失速机动(超机动)。瞬时机动理论诞生了台风、阵风、鹰狮等欧洲3.5代。瞬时机动强调在空战中瞬间改变机头指向,配合能大离轴角发射的导弹,对敌机进行攻击。瞬时机动理论在我国的产物就是歼-10。

     

    J-10的优势还在于其优秀的超音速机动性能。如果说二代战斗机强调高空高速,三代机强调中低空、亚跨音速格斗性能,那么四代机一部分强调的就是超音速机动性能(超巡、超机动性)。SU-27SK虽然最大速度比J-10大(SU-27最大2.35MH,J-10最大2.2MH),但标准空战挂载下(4中2近)其最大速度会下降到1.7MH以下,而J-10(2中2近)则大于1.9MH,并在超音速阶段拥有更好的机动性。在SU-27SK与J-10的对抗中,常出现打打不过,跑跑不掉的情况。

     

    J-10于2004年刚服役时,航电系统还不是很完善;05年开始完善,后续每个批次都有新的改进,老的批次也进行了升级。论坛上一般称为J-10A。

     

    J-10A的1473雷达直径大概700mm,目标有效发现距离约120公里,J-11B的1493雷达直径约960 mm,目标有效发现距离约150公里。J-11B貌似在超视距攻击中对J-10A享有优势。但实际并没那么简单。在现代空战中,空战双方开始都是静默飞行,由预警机提供敌方目标大致方位。在双方相距约80公里处打开雷达搜索跟踪目标,在约40公里处开始发射导弹攻击。所以J-11B雷达发现距离远所带来的优势并不明显,而其较大的RCS又抵消了这种优势。

     

    J-10于1998年首飞,2004年定型服役,目前生产数量200余架。J-10刚公开时,官方媒体曾称其为3.5代,后又改称3代。其原因是,J-10虽然拥有先进的设计理念,但发动机推力不足,航电、武器性能不够先进,且和J-11B一样,目前主要用于空优作战,对地能力不强。

    大国工匠

    Great power craftsmen

    < >

    宋文骢

    飞机总体设计专家。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原籍云南省大理人。1960年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我国飞机设计战术技术论证、气动布局专业组的创始人之一,在先进气动布局、航空电子综合技术、数字式飞行控制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技术等方面均有重大突破,取得了多项创造性成果,研制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战斗机的设计技术。荣获国家科技技术进步二等奖、航空航天工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重点型号设计定型一等功、重点型号首飞特等功。

    工程大事记

    Engineering Events

    工程参数

    Engineering parameters

    工程图片

    Engineering graphics

    < >

    工程视频

    Engineering video

    相关文献

    Related liter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