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ject Introduction
银河计算机,是由中国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巨型计算机系列之一;“银河”系统是我国运算速度最快、存贮容量最大、功能最强的电子计算机;主要事件包括:1983年银河计算机秒算次数上亿;1993年银河全数字仿真—Ⅱ型计算机;1997年“银 河-III”百亿次巨型计算机系统。
但是在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前除了有被称作“仪器”的电子管计算机和晶体管计算机外,还没有每秒计算速度能达到千万次的巨型计算机。1978 年中国第一次向南太平洋发射的运载火箭,用的还是运算速度仅百万次的计算机。面对日新月异的发展需求,一个泱泱大国如果再不具备可以和发达国家一比高低的巨型计算机,那不仅是一个可悲的现实,而且还会带来一个可悲的将来,这对立志于中华腾飞的新一代领导人和中国的知识分子来说,是一个沉重的压力。
在现实中,由于国家没有巨型计算机,防汛部门就无法对复杂的气候进行中长期预报。所以,有几次洪峰突然袭来,事先没有准备,使人民的生命财产蒙受巨大损失。同样也是由于没有巨型计算机,石油部门每年要将勘探出来的大量石油矿藏数据和资料用飞机送到国外去作三维处理,不仅花费昂贵,而且国家的资源情况首先被外国人掌握。这实在让中国人、特别是中国的计算机专家们赧颜。
1983年12月22日,中国第一台每秒钟运算一亿次以上的“银河”巨型计算机,由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研究所在长沙研制成功。它填补了国内巨型计算机的空白,中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第三个能独立设计和制造巨型计算机的国家。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世界研制巨型计算机的行列。
Great power craftsmen
慈云桂长期从事无线电通讯雷达和计算机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专用数字计算机样机、中国第一台晶体管通用数字计算机441B—I型、441B-Ⅱ型、441B-Ⅲ型大中型晶体管通用数字计算机。
Engineering Events
我国第一台命名为“银河”的亿次巨型计算机正式通过国家技术鉴定,这是改革开放初期在科技领域取得的一个重大成果。
全国第一次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国迎来了科学的春天。此后,中央在重要会议上,正式下决心研制巨型计算机,以解决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大型科学计算问题。主持会议的邓小平同志将这一任务交给了国防科委,并点名要国防科大承担研制任务。时任国防科委主任的张爱萍上将向邓小平立下了军令状:一定尽快研制出中国的巨型计算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原“哈军工”的基础上组建国防科技大学;也是这一年,我们开始了我国首台巨型计算机的研制工作。为什么要研制自己的巨型计算机?邓小平同志的讲话掷地有声:“中国要搞四个现代化,不能没有巨型机!”
Engineering graphics
Engineering video
Related liter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