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ject Introduction
运-20(中国编号:Y-20,绰号:鲲鹏,英文:Xian Y-20),是中国研究制造的新一代军用大型运输机,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设计、西安飞机工业集团(简称:西飞)为主制造,并于2013年1月26日首飞成功。
该机作为大型多用途运输机,可在复杂气象条件下,执行各种物资和人员的长距离航空运输任务。与中国空军现役伊尔-76比较,运-20的发动机和电子设备有了很大改进,载重量也有提高,短跑道起降性能优异。
运-20飞机研发参考俄罗斯伊尔-76的气动外形和结构设计,融合美国C-17的部分特点。运-20采用常规布局,悬臂式上单翼、前缘后掠、无翼梢小翼,最大起飞重量220吨,载重超过66吨,最大时速≥800千米,航程大于7800千米,实用升限13000米。拥有高延伸性、高可靠性和安全性。运-20作为大型多用途运输机,可在复杂气象条件下,执行各种物资和人员的长距离航空运输任务。
2017年11月10日,空军发言人表示,歼-20 、运-20列装部队后,已经开展编队训练。
第十二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广受外界瞩目的运-20运输机第三次亮相航展,进行了“S”型机动、急上升转弯盘旋、小航线快速着陆等飞行内容展示。
Great power craftsmen
飞行器设计专家。陕西省蓝田人。1982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空气动力学专业。1989年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固体力学硕士学位。现任中航工业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总设计师。长期从事飞机气动弹性、结构强度、总体设计工作。担任JH7A飞机总设计师,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大飞机项目总设计师。201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04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的“高技术武器装备发展建设工程重大贡献奖”金奖。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Engineering Events
空军发言人表示,歼-20 、运-20列装部队后,已经开展编队训练。
运-20迎来了自己的“首批乘客”,平稳飞行。这是运-20首次进行的人员空运试验。
中国中央电视台节目深度揭秘了国产大型运输机运-20 的研制和生产内幕,还首次曝光了中国运-20运输机的驾驶舱航电系统,还首次透露了大运下一阶段试飞的情况,特别是运-20已经在全球首个成功采用了3D打印技术生产的零部件。
建军节前夕,运-20第三架原型机着灰色涂装,编号“783”,在完成试飞后稳稳降落。
运-20的第二架原型机成功在西部某试飞中心进行了首飞,从首架原型机首飞到第二架原型机首飞,运-20仅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表明其各项关键技术更趋成熟,也表明研制工作非常顺利。
网络上再次出现了首架国产大型军用运输机运-20的最新试飞照片。从照片中,能看到运-20的机头部分刷涂了新的机头编号“781”,数字呈现大红色。
15时许在西部某试验基地进行了第二次试飞。运-20的第二次成功试飞表明其各项关键技术更趋成熟。
中国自主研发的大型运输机运-20于西部某试飞中心进行了2次地面滑行试验。进行试验的运-20采用了全新的涂装,除雷达罩外,原先的黄绿色机身涂装已经全部更换为灰黑色。
下午14时许,中国首款自主战略运输机"运-20"在跑道上加速后顺利起飞,运-20在试飞现场上空盘旋,14时50分左右在观礼台前低空通场。试飞全程由一架歼-15伴飞并拍摄试飞情况。随后运-20于15时安全着陆,首飞取得成功。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总经理林左鸣在西安宣布中航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意味着大飞机计划中最核心的内容——大型运输机项目及大型客机零部件项目责任主体已正式明确。
在中国航空工业发展高层论坛透露的信息表明,未来5年,西飞将加大技术创新力度,突破和掌握大型飞机总装集成、复合材料大型结构件制造、大部件装配等关键技术,确保在2012年实现大型运输机首飞目标。至此,运-20的研制计划时间已完全敲定。
英国《简氏防务周刊》刊文介绍,西安飞机工业集团确定了制造战略运输机的计划。《简氏》文章与后来曝光的运-20方案相当接近。
大型运输机项目(即运-20)正式立项,代号072工程。
中国宣布启动大飞机工程,布点于西安和上海两座城市。其中“大客”50%以上的设计制造、“大运”全部的设计研发、制造,都在陕西完成。
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批准大型飞机研制重大科技专项正式立项。
“发展大飞机”作为国家决策被写进《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和《十一五规划发展纲要》。
珠海航展上,中航一集团突然发布了一个从未面世疑似运20的运输机模型。
西飞正式确定新型大型运输机吨位为200吨级。
“费尔康”计划流产后,中央命令西飞新发可作为预警机载机的大型运输机。
西飞开始进行国产大型运输机方案。
Technical breakthrough
伊尔-76的航电系统落后,仪表多为传统指针式仪表、航空电子落后。针对这一问题,运-20采用国产综合航电系统,以ARINC429总线为骨干,将电子飞行仪表、飞行控制、导航、通信、气象及发动机数据及指示等系统相连,实现数据的综合处理,并且在座舱的彩色显示屏进行显示。另外可能会添加自卫干扰系统,包括导弹逼近告警系统、干扰发射机和投放架等。
Engineering parameters
Engineering graphics
News reports
Engineering video
Related liter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