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英富(1941.07.12- )舰船工程专家。浙江省宁波人。1966年上海交通大学船舶制造系研究生毕业。现任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一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重大专项工程总设计师。
长期从事舰船工程科研工作,在全舰综合集成、隐身性和舰机适配性等领域均有较深的造诣,为我国水面战斗舰艇系列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作为工程型号总设计师,成功主持研制了出口型导弹护卫舰和第三代驱逐舰,实现了舰船技术跨越发展,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
朱英富(1941.07.12- )舰船工程专家。浙江省宁波人。1966年上海交通大学船舶制造系研究生毕业。现任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一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重大专项工程总设计师。
长期从事舰船工程科研工作,在全舰综合集成、隐身性和舰机适配性等领域均有较深的造诣,为我国水面战斗舰艇系列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作为工程型号总设计师,成功主持研制了出口型导弹护卫舰和第三代驱逐舰,实现了舰船技术跨越发展,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
Engineering events
创律集团以两千万美元购入瓦良格号航空母舰,准备将其进行改造。
创律集团雇用一艘拖船,拖着瓦良格号开始了漫长的航程。2001年8月25日土耳其国家安全委员会同意让瓦良格号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与达达尼尔海峡。
中国政府代表团前往土耳其,针对瓦良格号通过海峡事宜进行具体协商,并作出全面的安全承诺。
通过马六甲海峡。
进入南中国海。
历尽艰险的瓦良格号航母终于抵达大连。
瓦良格号被拖进大连造船厂的干船坞,开始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更改安装及继续建造
瓦良格以解放军标准海军灰的新涂装在30万吨级船坞泊船码头出现。
飞行甲板大部已经漆上黄色的底子,甲板上有汽车吊在活动。
瓦良格就进入了刚刚落成的大连船舶重工在香炉礁新建的第三工场30万吨级船坞
瓦良格的舰桥改造作业正式开始。
瓦良格的舰桥已经开始涂装灰色的无机富锌底漆。
瓦良格号舰桥的灰色底漆已基本刷完,烟囱部分则为白色涂装。
瓦良格航母蒸汽试验排烟囱井。
瓦良格号舰岛一前一后安装了两座364雷达,舰岛侧面安装了多套电子战系统天线。
瓦良格号舰岛涂上新漆,焕然一新。
瓦良格号舰岛侧方相控阵雷达(中华神盾)安装完毕。
瓦良格号舰岛前方相控阵雷达安装完毕。
瓦良格号甲板上的履带式起重机施工完毕,下舰
瓦良格号甲板第一块挡焰板安装完毕。
瓦良格号两艘工作艇到位,瓦良格改装进入收尾阶段。
国防部举行例行记者会,国防部发言人耿雁生宣布,中国正在利用一艘废旧的航空母舰平台进行改造,用于科研试验和训练。
到大连的飞机票一票难求,全国各地军迷网友飞赴大连等待瓦良格号号试航。
瓦良格号上的工作人员开始粉刷甲板上的跑道。改装工作基本完成。
瓦良格号粉刷上舷号“16”字样,该新舷号采用了中国海军正在试用的新型美式涂装,即所谓“黑边白字”。
辽宁号航空母舰在大连举行交船仪式,与相邻停泊的88号舰全部挂满旗。
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已按计划完成建造和试验试航工作,当天上午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大连造船厂正式交付海军。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出席交接入列仪式并登舰视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宣布,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号25日正式交接入列。
进行舰载机首次着舰训练归港
驶离大连造船厂码头,系2013年首次出港。
首次靠泊青岛某军港,标志着我航母军港已具靠泊保障能力。
辽宁舰从青岛赴中国南海展开为期47天的海上综合演练。
辽宁舰交接入列一周年,一间,辽宁舰先后完成了舰载机连续起降、驻舰飞行、短距滑跃起飞等试验。
辽宁舰首次以航母编队形式赴南海开展科研训练。
出海开展试验和训练。
辽宁号返回大连造船厂船坞进行首次中期维护。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辽宁舰编队赴西太平洋海域开展远海训练。
辽宁舰航母编队在跨区训练期间赴香港,参加解放军进驻香港20周年的庆祝活动。
中国中央军委在南海海域举行海上阅兵,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乘坐173长沙号驱逐舰检阅了各型舰艇,其中包括辽宁号航空母舰编队。
Engineering parameters
参 考 数 据 |
舰长 | 304.5米,吃水线长270米 | 动力系统 | 8台蒸气轮机,149兆瓦,200,000匹马力 9×1,500 kW涡轮发电机 6×1,500 kW柴油发电机 |
舷宽 | 75米,吃水线宽38米 | 续航力 | 7,000海里/18节 3,850海里/32节 | |
吃水 | 10.5米 | 航速 | 29节 | |
排水量 | 54,500吨(正常) 60,900吨(满载) | 4.26马力/吨 | 4.26马力/吨 | |
编制人数 | 船员1,960人,飞行员626人,参谋40人,房间3,857个 | 自持力 | 45天 |
舰 载 武 装 |
舰载机 | 未有实际配置,原为26架固定翼飞机、24架直升机。 |
防空 | 1130近防炮,FL-3000N舰载反导系统 | |
反潜 | RBU1200反潜火箭 | |
其他 | 干扰弹发射器 346型相控阵雷达 | |
雷达 | 顶板(Top-Plate)3D对空搜索雷达 364型对空/平面追踪雷达 |
Engineering story
历史的光影与现实的画面重叠,先烈的血泪、前辈的心愿与过去的曲折交织,激荡起整个中华民族的深沉情感。
你曾经是一个生不逢时的孩子,“瓦良格”是你的乳名。感谢命运让你与一个东方巨人相逢,他用有力的大手牵引你走出尼古拉耶夫破败的船台。
辽宁舰访港激荡起的深沉民族情感
2017年07月12日 16:32:51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崔文佳
历史的光影与现实的画面重叠,先烈的血泪、前辈的心愿与过去的曲折交织,激荡起整个中华民族的深沉情感。辽宁舰的香港行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中国航母乃至中国海军的大发展,中国综合国力的大进步。从“浅蓝”走向“深蓝”,走向全世界,中国需要彻底改变被动防御的传统,更为主动地保护国家的全球利益,以自己的鲜明主张和强大实力来确保国家利益安全无虞。
千帆万桅不如你。7月11日,辽宁舰航母编队驶离香港海域。在为期5天的访问中,大约有4000人次登舰,约4万人次登上三艘属舰,许多香港市民经历了未曾有过的怦然心动时刻——
有人说生平第一次睡大街,就是为了看看辽宁舰;有人因为没有抢到票,几近流泪;有人翻查资料、研究航线、提前踩点,对编队可能出现的区域进行“推演”……这些天的香港,媒体聚焦的、网上热议的、民众瞩目的,全是辽宁舰。
航母,国之重器;香港,国之门户。二者的相遇太容易将人们的思绪拉回那段灰色的记忆中。1840年6月,因清政府查禁鸦片而利益受损的英国派出远征军。当时的清军虽然拥有890余艘战船,但普遍吨位小、载炮少,就连最大的战船广东米艇和福建同安船,也不到250吨,载炮不超过20门。在西方人眼里,清朝最好的舰队也只不过“庞大而笨重,像一堆木材。”而英国战列舰总吨位已达到25.7万吨,比当时美国、法国、荷兰、西班牙、丹麦、瑞典六国战列舰的总吨位之和还要多。凭借坚船利炮,英军横行于中国沿海,让清军处处被动挨打,香港更被迫开启了被殖民统治的屈辱岁月。
抚今追昔,令人感慨。当年积贫积弱的古老中国,已是重回世界舞台中央的新兴大国;曾经不堪一击的中国舰队,已是能打仗、打胜仗的精兵劲旅。而香港这个饱经沧桑的游子,早已重新融入中华民族的整体叙事,新的香江故事正翻开序章。历史的光影与现实的画面重叠,先烈的血泪、前辈的心愿与过去的曲折交织,激荡起整个中华民族的深沉情感。正如香港市民感言,“在香港登上祖国的航母参观,感受祖国强大的自豪与荣耀,对于港人来说,是令人心潮澎湃的珍贵体验。”“国家的航母来港,除了为香港打气、加油、鼓劲、壮威外,也结束了只有外国航空母舰来香港展示军威的历史。”
辽宁舰的香港行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中国航母乃至中国海军的大发展,中国综合国力的大进步。有人这样形容,“三十年陆军,五十年空军,一百年海军”。海军的发展从来不是一朝一夕,航母的建设也从来不会轻而易举。这不光需要战略决心和信心,更要基于强大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制造实力和健全的国防工业体系。鸦片战争时的中国战船仍停留在木质“风帆时代”的初级阶段,英国战船却早已迈入蒸汽铁甲时代,鲜明差异的背后正是两国实力的悬殊对比。今日之中国,不论是民族精神、国民素质,还是经济体量、国家制度,皆不愧为一个现代化大国。“瓦良格”号涅槃重生,第一艘国产航母下水,中国海防发展正在迎来“黄金时代”。
大国之所以谓大,在于人口多和疆域广,更在于综合国力之强,政治力、经济力、文化力、军事力是其四大核心构成。当下和可预见的将来,以航母为代表的海防建设,是增强中国大国军事实力的重要抓手。历史警钟的回响尚在耳边,今天的中国人更应深刻认识到,我们是一个海洋大国。拥有着18000多公里的漫长海岸线和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我们有着巨大的海洋利益,必须建立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海军。从“浅蓝”走向“深蓝”,走向全世界,中国需要彻底改变被动防御的传统,更为主动地保护国家的全球利益,以自己的鲜明主张和强大实力来确保国家利益安全无虞。这得有一个过程,但形势逼人、时不我待,这个过程必须加快。
被称为“中国航母之父”的刘华清上将曾说,“中国不发展航母,我死不瞑目!”这一明志誓言,已经深深烙印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中。随着人民海军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再加上如今航母入列,我们已经初步拥有一支较为完备的多兵种合成、具有核常双重作战手段的现代海上力量。从历史深处一路走来,一种逻辑愈发清晰:独立自主、团结起来,这是我们发展向前的力量所在。在传承精神的同时砥砺奋进,在延续辉煌的同时不断革新,中国定能在“中央舞台”书写更大辉煌。
“辽宁舰”入列5年:官兵从“认路”开始航母生活
2017-10-09 07:53:46 来源: 人民日报
辽宁舰,五岁了(逐梦这5年)
你曾经是一个生不逢时的孩子,“瓦良格”是你的乳名。
感谢命运让你与一个东方巨人相逢,他用有力的大手牵引你走出尼古拉耶夫破败的船台。
你是共和国航母的长子,你真正的名字叫“辽宁”。
2012年9月25日是你的生日,那一天,整个中国都为你沸腾……
这是辽宁舰政委李东友为辽宁舰写的散文诗句。
五年前,辽宁舰横空出世、隆重登场!
辽宁舰,弹拨着国人的心弦;背负着民族的期望;见证着中国海军百年追梦的旅程。
首任舰长张铮,曾任护卫舰舰长、驱逐舰舰长,出任辽宁舰舰长,却感觉压力山一般重。他说:我干过的最大的战舰是六千吨,辽宁舰近六万吨,大了整十倍。它所带来的训练、作战、管理、安全等课目,都是崭新的,都是质的变化,要彻底改变思维惯势,一切从头开始。
一位士官坦言:“上舰前三个月,我常常迷路,有一天夜里,值完更,我竟找不到自己的宿舍。”
是的,辽宁舰共有二十二层甲板、三百多个直梯、三千多个舱室,官兵们是从“认路”开始航母生活的。数以千人的吃饭问题怎么解决?衣服洗了晾晒在哪里?更重要的是几百个三级系统、几万套全新装备、数十万册技术资料、数以亿计的备品备件,需要掌握使用,需要消化吃透,需要学会管理。还有,战舰与飞机如何融合,岸舰如何衔接,也亟待解决。
“组建一支部队,创办一所学校,接好航母首舰,培育种子人才”。官兵们踏上追梦实干之路。
有段日子,机电长楼富强食不甘味、寝不安席,舰上锅炉的一个难题将他难住。向专家提出质疑,答复是:“原设计就是如此,不能动!”
楼富强没有轻易相信这个“不能动”,更没有被这个“不能动”吓唬住。他带领部门的舰员们,没日没夜地奋战在机舱里,对图纸,查管线。一次次假设,一次次计算,一次次推倒重来……
楼富强成功了,成功地降低锅炉启动蒸汽压力,在提高装备安全性能的同时,也缩短启动时间。
专家们十分钦佩,说:“蒸汽的气压这么低,锅炉依然能启动,作为研制者,我们都没有想到!”
辅机部门的刘辉,有一天,面对密密麻麻的管道,一个疑问爬上脑海:这么多机组产生的冷凝水,怎么只有一条管道、一个阀门?万一管道或阀门发生内漏,海水岂不进入炉水?
会不会是辅机冷凝水系统设计有问题?刘辉怕自己把管路图画错了,又钻进机舱,忙了几天,更坚定自己的疑问:冷凝水系统设计存在隐患。
刘辉发动战友集思广益,很快拿出一份改进方案。
就在这时,某号机组冷凝水系统发生海水渗漏,幸亏发现及时,才避免一场事故。场方专家根据刘辉他们的方案,改进冷凝水阀门。
凭着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辽宁舰百分之百的舰员通过了相关厂所和院校的各种接装培训考核,获得上舰资格认证。他们还先后向建造部门提出了数以千计的建议和方案。
2012年4月20日,作为全舰最复杂、最庞大的部门,机电部门的官兵全面接管前机舱,率先实现独立操纵装备。这标志着舰员们可以自己驾驭战舰驰骋在万里海疆上——而这一天,离接舰部队组建才刚刚两年半。
辽宁舰入列之初,很多专业人才缺乏。官兵们开玩笑说,骨干大多是“独生子”,想找个“双胞胎”都难。
舰载机首次起飞时,合格的起飞助理只有陈小勇一人。如今,他已经带出数名徒弟,且均能独立上岗。“航母放鹰人”、二级军士长张乃刚,也带出好几名能够独立值更的起飞站操作员。
从最初的各专业“首席”身后,迅速形成一支多名骨干组成的“王牌团队”。
外电预测,即便中国的第一艘航母下水了,与之配套的舰载战斗机仍然是个未知数。然而,仅仅过了两个月,我国自行研制的舰载战斗机歼15在辽宁舰一飞冲天。
早在辽宁舰入列前六年,舰载战斗机部队已提前组建并开始训练。戴明盟有幸成为第一批舰载机飞行员。
舰载机飞行员的风险系数是航天员的五倍、普通飞行员的二十倍;上世纪九十年代,某大国十年间就摔掉一百零五架舰载机,其中百分之八十的事故发生在着舰时;世界上飞行员数以万计,而现役舰载机飞行员只有两千余人……
如果没有玩命的勇气,没有拎着脑袋干事业的劲头,当不了一名舰载机飞行员。
戴明盟刚到舰载机部队时,歼15尚未交付部队。戴明盟他们等不及了,便借用其他机种代练。说是代练,其实谁也不知道舰载机应该怎么飞,国外对这一技术封锁得像铁桶一般,一切只得从零起步。戴明盟曾经感慨地说:“别人说摸着石头过河,可我们连可摸的石头都没有,只能一步步蹚水前进。”
航母上跑道不及陆基机场跑道的十分之一,且处于运动状态,舰载机起降,有一套完全区别于一般战斗机的着陆操纵技术。陆基战斗机着陆是收油门减速,舰载机着舰却要推油门加速,准备挂索不成功时再次起飞逃逸。必须改掉原来已经形成的习惯动作,从头再来学习“反区操纵”。
歼15终于交付部队,戴明盟知道,赋予舰载机生命和战斗力的,是飞行员。
没有教练员,人人都是教练员;没有教程和标准,所有的教程和标准都在飞行中摸索。
在两年多的舰载机适配性飞行中,戴明盟和他的战友们共进行了多达数千架次的起落,创造多项我军新机试验试飞的纪录。
如果把舰载机着舰比作“刀尖上的舞蹈”,舰载机飞行员无疑是“刀尖上的舞者”。航母虽然是个庞然大物,但驾机从空中看,却像海面上漂浮着的一片树叶。着舰区域就更小了,加上航母不断地纵横摇摆、上下垂荡,海上气流也不稳定,驾驶战机精确地降落在阻拦索之间,好比是百步穿杨。
第一次陆上大速度挂索试验。为了确保试验安全,指挥部决定滑跑时抬前轮,采用两点钩索的方式进行。
滑跑、加速,戴明盟驾机以两百余公里的时速向前冲刺。此时,试飞机场的模拟跑道刚完成,辅路尚未修通,跑道外尽是乱石堆。一旦操纵失手,后果不堪设想。
戴明盟轻轻按下旋钮,飞机放下尾钩,挂索!两秒钟,时速从两百公里瞬间减到零,他只觉得浑身的热血直往头部顶去,像是百米冲刺突然来了个急刹车,撞在了一堵厚厚的“棉花墙”上。“短暂失意”恢复后,他发现飞机已经稳稳停在了跑道上。
戴明盟第一次找到挂索着舰的感觉。
低空大速度、失速尾旋、模拟着舰试验……
人们常说“有压力才有动力”,何为压力?戴明盟回答:“我们的航母事业刚刚起步,我们的歼15尚未在辽宁舰着落,国人的目光在注视着我们啊!”
正是这种无形的压力,使得戴明盟与他们的战友们,有一种“等不及”的紧迫感、“坐不住”的危机感、“慢不得”的使命感。是的,当超级大国的航母编队在我国南海海域游弋,当有人贪婪地企图将钓鱼岛揽入自己怀抱,所有的中国人都坐不住!
几年间,经过几千架次的起落,戴明盟和试飞员们终于迎来万众瞩目的这一天——2012年11月23日。
凭着惊人的胆魄和精湛的技艺,戴明盟驾驶歼15在辽宁舰成功着舰、起飞,成为我国航母阻拦着舰第一人。
戴明盟说:“一个国家和民族要生存,不可没有雄风锐气;一支军队要打胜仗,不能没有铁骨血性。”
辽宁舰要形成战斗力,一个戴明盟不够,必须有更多的戴明盟。
戴明盟将接力棒传给张超和他的战友们。
每一次飞行都是一次战斗冲锋,每一次升空都是一次生死考验。
2016年4月6日,舰载机飞行员曹先建在训练中,身负重伤,腰椎多处多发性骨折、爆裂性骨折。
手术后,曹先建从昏迷中醒来,第一句话是问医生,“我还能飞吗?”
伤口刚刚拆线,曹先建缠着医生为自己制定康复运动计划。一步、两步……他试着慢慢行走;一下、两下……他慢慢蹲下,又慢慢站起。每做一个动作,伤口便撕裂般疼痛;每走一步,都要咬紧牙关……
两次成功手术;身体检查和心理测试完全合格。医学鉴定组专家一致同意曹先建归队参加训练。
海鹰复归海空。当曹先建钻入日夜思念的歼15驾驶舱时,禁不住热泪盈眶。
把住院耽搁的训练补回来,曹先建与时间展开赛跑。陆基模拟着舰,他已练得得心应手,却依然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为了突破一些技术难题,他把所有的节假日都放弃了。
今年初夏的一天——这一天距离身负重伤四百一十九天、距离第二次手术出院复飞仅仅七十天,曹先建驾驶歼15,参加新的一批舰载机飞行员首次着舰飞行。
绕舰一转弯,二转弯,放下起落架,放下艉钩……曹先建驾驶战机,对照甲板跑道,以近乎完美的轨迹,稳稳地停在飞行甲板上。
这是一种战斗力的接力,更是一种精神的接力!
五年来,辽宁舰已经拥有一批我军自己培养的舰载机飞行员。
迎着风浪,辽宁舰不断向着深蓝延伸——辽宁舰的航迹,就是人民海军闯洋蹈海,迈向大洋的航迹。
2012年以来,中国海军先后六次与俄罗斯举行海上联合军演,两次参加环太平洋联合军事演习。2014年成功举办二十五个国家参加的西太平洋海军论坛年会。
2015年春,也门内战爆发,第十九批护航编队奉命前往撤侨。桅杆上猎猎飘扬的五星红旗和八一军旗,让身处险境的同胞和外国民众热泪盈眶。一周内,编队各舰连续奋战,先后辗转三国四港一岛,分五批将六百八十三名中国同胞和十五个国家的二百七十九名外国公民安全撤离战火纷飞的也门。
2017年4月26日,我国第二艘航母下水。它是第一艘国产航母,无论是吨位、性能、武备,都将大大超过它的“哥哥”。
五年来,海军军舰以“下饺子”式的速度增加,先后入列一大批新型舰艇、飞机、雷弹,基本形成了二代为主体、三代为骨干的主战装备体系。
2017年7月7日,香港维多利亚港湾烟云缭绕,正在执行跨海区机动训练任务的海军航母编队抵达香港,参加香港回归祖国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二十周年庆祝活动。上午7时20分,编队七百余名官兵在辽宁舰飞行甲板上列队排成“香港你好”字样,以海军独有的方式向香港市民表示问候。
8 日上午,辽宁舰第一次面向香港公众开放,一千八百多名香港市民登上辽宁舰,领略大国巨舰的雄姿。
在威武的歼15战斗机前,一位耄耋老人眼中闪着泪花,逢人便说:“祖国,真好!”得知辽宁舰赴港,他激动得好几夜没睡着觉,连夜排队领到了参观券。他说,零距离感受国家在国防和军队建设方面,特别是海军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加深了自己对国家的了解和认同。
一位中学生在雨中排了十小时队才领取到参观券。站在宽阔的甲板上,他激动地对记者说:“今天,我很自豪。希望国产航母能早日驶进香港,早日登上国产航母。”
维多利亚港湾曾经记载着中华民族的耻辱和泪水,今天,辽宁舰的到来,让港湾激情四射,澎湃着中华的声音!
五年来,与辽宁舰朝夕相处的官兵们,感受更是非同一般,请听听他们的心声:
李博(航空部门):有幸来到你的身边,用自己三十岁前最美好的青春,见证你最华丽的蜕变。
王强胜(航海部门):我不记得五岁的自己,但我见证了五岁时的你。在最美的年华,刚好遇见蓬勃的你,我这一生无愧。
蒋英超(舰务部门):你在我懵懂青涩的心灵里播下理想,我在你威武雄壮的身躯上挥洒汗水。五年,你从蹒跚学步的幼儿成长为朝气蓬勃的少年;而我即将从列兵成为中士。我已在憧憬着与你的第一个十年,让我们一起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王义晓(通信部门):五年从无到有、从零到一。有人加入,有人离开;有人为你抛家舍业,有人为你燃烧生命。今天是你的生日,也是所有为航母事业奋斗的同志的生日,祝你、祝我们生日快乐!
辽宁舰,五岁了。祝福你,辽宁舰!
Engineering video
News reports
Related literature
我国电力机车事业的开创者之一,铁路大提速的主要推动者和决策者之一。俄罗斯交通科学院院士。
1982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获硕士学位。现任中国铁道学会理事长,曾任铁道部副部长,中国铁路总公司副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