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程简介

    Project Introduction

    中国探月工程,又称“嫦娥工程”。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 。嫦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升空,在圆满完成各项使命后,于2009年按预定计划受控撞月。2010年10月1日18时57分59秒“嫦娥二号”顺利发射,也已圆满并超额完成各项既定任务。2012年9月19日,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表示,探月工程已经完成嫦娥三号卫星和玉兔号月球车的月面勘测任务。嫦娥四号是嫦娥三号的备份星。嫦娥五号主要科学目标包括对着陆区的现场调查和分析,以及月球样品返回地球以后的分析与研究。

    大国工匠

    Great power craftsmen

    < >

    吴伟仁

    航天测控通信和深空探测工程总体设计专家。四川省平昌县人。1978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2004年在华中科技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研究员。国际宇航科学院(IAA)院士。

    工程大事记

    Engineering Events

    社会效益

    Social benefits

    一、从政治领域来看

    探月工程成功体现了中国强大的综合国力以及相关的尖端科技,是中国发展软实力的又一象征,表明了中国在有效地掌握和利用太空巨大资源、实现科研创新、凝聚民心、增强国家竞争力等一系列远大目标的决心与行动。嫦娥奔月的成功,还将意味着在国际空间开发和探测上,中国必将占有一席之地并且具有发言权。这也是中国在发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后,要求成为国际空间站第17个成员国的原因所在。

    二、从经济领域来看

    将带动信息、材料、能源、微机电、遥科学等其它新技术的提高,对于促进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空间技术的进步和深空探测的深入,对相关材料的需求必将促进相关行业、产业得到更大的发展。同时,月球上特有的矿产资源和能源是对地球上矿产资源的补充和储备,将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月球表面具有极其丰富的太阳能,月壤中蕴藏的丰富的氦-3也能提供新型核聚变的材料,应用前景广阔。

    三、从军事领域来看

    表明我国的导弹打卫星和激光摧毁卫星的技术已经日臻成熟。中国的运载火箭可以在发射出现故障时实施紧急关机,飞船和卫星可以在外太空实施数次变轨,当卫星发生故障,可以用弹道导弹或者激光予以摧毁,显示我国如果要在外太空实现军事用途也并非难事。

    工程图片

    Engineering graphics

    < >

    新闻报道

    News reports

    独家专访探月工程总设计师:“鹊桥”面临三大任务 年底与嫦娥四号...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昨天(14日)上午11点06分,嫦娥四号任务“鹊桥”中继星顺利进入环绕地月拉格朗日L2点运行的使命轨道,成为世界首颗围绕该点飞行的卫星。接下来,它将开展在轨测试和中继通信链路联试,为年底择机发射的嫦娥四号任务提供地月中继

    铮铮有声 | 从“嫦娥一号”到“嫦娥五号”的探月之路

    原标题:铮铮有声 | 从“嫦娥一号”到“嫦娥五号”的探月之路点击“”可以订阅哦! 作者:王铮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空间...

    鹊桥已搭好 只待“探月人”

    5月21日清晨,在嫦娥三号“奔月”4年多之后,中国又做出一个探索月球的大动作——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将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鹊桥”号中继星发射升空。这是世界首颗运行于地月拉格朗日L2点(简称:地月L2点)的通信卫星,它的成功与否对2018年底

    工程视频

    Engineering video

    相关文献

    Related literature